再見涂爾幹

Nobel Peng
Oct 18, 2020

從馬克思到涂爾幹,老師希望訓練我們從經典閱讀的經驗中,學習掌握作者寫作採取的姿態,前述兩位是相當典型的兩種不同類型,馬克思的Negation;涂爾幹的Positivism,首先澄清在實證主義中,涂爾幹用了許多否證(證偽)方法,否定虛無假設,來得到對立假設的手法。以這個邏輯去看韋伯的《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不向涂爾幹精心設計所有章節的證偽邏輯,韋伯似乎採的是第三條路徑,他拆解結構,分解結構元素扮演的角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對於社會組成的個體有兩個名詞出現,l’individu及le personnel(這是老師提出來的),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啟示,涂爾幹把le personnel認為是「社會中的一員」(a member of the society),對於社會是開放的、承載的,在涂爾幹的邏輯中,部分即全體,因此le personnel就等同於社會;相反地,l’individu與社會的關聯則是相互獨立的,社會成就了一個獨立自由的自我個體。這兩個概念背後藏著涂爾幹對於工業化社會「個人主義」發展的觀點。

這堂課中我們做了一個討論練習,把第二篇第七章重新處離成一個獨立的研究,這是很有意思的討論,也到討論的時刻,其實我自己也才把表記、圖騰、神聖性的高度傳染性、部分等於全體、集體歡騰,以及宗教的起源這種種概念順利

串聯起來。另外,也有一組同學提到了比較不同的觀點,因為我們大部分的讀者都被涂爾幹欲呈現的漂亮的集體歡騰田野資料所迷惑了,所以陷在前述的漂亮連結之中;卻忽略了涂爾幹還想說的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區別」的概念,這個部分我還沒有掌握得很好,不過,老師也說事實上涂爾幹自己也無法處理這個問題,要到20世紀下半葉的社會學家才能好好解釋。因此,我在這裡的心得就是,在時間壓力下的分組討論真的可以帶出一些平常自己閱讀思維中,不會看到的觀點,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最後再回到l’individu及le personnel的觀點來看,什麼是靈魂?C’est que l’individuation n’est pas la caractéristique essentielle de la personne. 「Le personne」是一個可以打開的,開放的單元,越接受外部的力量,成為社會力;「L’individu」是封閉的、個體化,可以清楚地意識到外部力量,就像甚麼都無法再外加與拿掉的基本結構「單子」(La monade)。封閉的L’individu越來越大,Le personne消失,成為一個失範的狀態,靈魂的是社會力的產物,是相互感染的部分等於全體的社會裡的概念。

--

--

Nobel Peng

補校媽媽的學思歷程 歡迎大家交流 鞭策身心靈向前行 試誤中前行 景仰與懷念那些美好的話語